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第四届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5月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英东楼学术会堂成功举办。论坛以“建设金融强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尹志超、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红、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徐卫杰、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王彦博、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创新产品部负责人段力畑、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等出席论坛。近200名社会和企业代表、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了线下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江婕主持开幕式。

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颖致辞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颖致辞

张颖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北京在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成就。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了1876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9%,并继续呈现健康增长趋势。数字经济成为了北京“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对构建北京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在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中,强调了加强政策支持、坚持守正创新、鼓励协同攻关、推动场景应用,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关于人才培养,将加大支持北师大以及更多高校金融与计算机融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高水平人才供给,打造数字金融人才培养高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志军致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志军致辞

孙志军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届论坛的历程,并感谢了学校领导和业界的广泛支持。自新质生产力首次提出以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我国全社会的共识。从历史来看,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都离不开对应的金融体系支持,要加强金融强国建设,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其中,金融强国建设需要具备强大的人才队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学科专业布局,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胡海峰主持上半场的主题发言。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红的发言主题是AI大模型,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ChatGPT等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演讲通俗地介绍了AI大模型的概念、特点、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同时探讨大模型在伦理和安全方面的挑战。成本问题、技术融合、模型的偏见性和公平性问题、数据隐私保护等都是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尽管面临诸多挑战,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到优化内部运营流程,从智能风控到智能投研,AI大模型正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环节。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会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徐卫杰的发言围绕发挥金融力量,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专精特新企业以其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特点,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需求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融资需求与风险规避及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并存、金融需求与非金融需求并行等。当前,金融领域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时面临一些挑战,如对企业组织模式理解不足、对新兴赛道增长规律认识不清、对专利技术估值困难以及对企业家和科学家素质把握不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沟通,深入了解其特殊需求和发展规律,培育看未来的专业能力,加大金融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王彦博介绍了数字经济时代以量子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新质生产力,演讲强调了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以及量子金融科技在当前时代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华夏银行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金融逐步聚焦形成普惠数字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等主要业态。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训练智能风控模型时往往面临样本量小、数据正负样本不平衡等问题。利用量子神经网络、量子支持向量机、量子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等技术,可以在训练样本量极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智能风控模型构建。量子金融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有望创新和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从面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创新产品部负责人段力畑的发言题目是助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思考与实践。数字金融的发展,正是新质生产力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劳动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融从业者,而是包括了掌握金融科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劳动资料也从传统的金融工具扩展到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劳动对象则更多地指向了数字化、信息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服务。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只有不断创新、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才能推动数字金融的持续发展。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结合金融行业发展需要,构建金融数字化人才认证体系,通过“理论+实训”、“认证+继续教育”的方式强化金融数字化人才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助力行业人才梯队高质量建设。

下半场主题发言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聪慧主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尹志超与大家分享了数字经济与中国家庭风险的相关问题。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电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其中“电商下乡”政策颇具代表性,研究聚焦于该政策如何影响农村家庭的财务脆弱性。双重差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财务脆弱性。具体而言,“电商下乡”政策实施后,家庭的财务安全性得到了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农村家庭能够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从而降低财务脆弱性。因此,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应继续关注和利用数字经济的潜力,更好地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的发言围绕做好金融科技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金融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无限的创新可能。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和金融科技自主创新的全面提速,安全问题、愈发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性,还要重视数据的保护。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制定了多项监管标准,在完善数据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问题日益突出,模型偏见、数据结果的不可解释性以及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逐渐显现。金融科技需要安全船锚,才能在风浪中快速前行。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的发言题目是个人数据要素市场的架构。个人数据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资源,潜在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有效地流通和利用这些数据,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个人数据要素市场架构。这个架构应该考虑到数据的共性特点以及个人数据的特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个人数据权益;二是强化个人数据权利;三是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数据告知机制的透明度和效率;四是发挥专业机构作用,鼓励数据信托、数据银行、数据经纪商等专业机构参与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江婕的发言围绕碳排放权衍生品市场的整体价格发现能力展开。基于全球发展最为成熟的欧盟碳市场中同时交易的多个碳期货、碳期权交易数据,研究采用共同因子模型和信息份额模型对碳排放权衍生品市场的整体价格发现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展示了局部比较和整体比较之间可能的偏差。研究澄清了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研究领域的多个常见误区,包括未识别衍生品价格中隐含的现货价格,未能从期货和期权市场整体、多个不同期限合约的整体角度分析衍生品市场等。为了更好发挥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未来中国在推出碳排放权衍生品时,需考虑纳入足够多的衍生品类型和品种。

最后,胡聪慧对论坛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上半场的分享来自业界嘉宾的实践经验与洞察,他们用真实的案例揭示了金融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和挑战。下半场的分享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嘉宾的学术探索,他们通过扎实的研究和前瞻性的思考描绘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未来蓝图。这种学术与实践的交融,正是举办论坛的初衷——希望通过跨界交流,激发新的思考,促进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集体合影集体合影 北师大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北京师范大学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南城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海南城市网 hainan.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